会员登录
欢迎访问中检国测(北京)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
企业为什么要参与团体标准?
发布时间:2024-12-04 热度:182

团体标准概念

2019年发布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提出“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作为推动我国标准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为团体标准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顾近代以来标准化的活动,不同层级标准演进的路径是非常清晰的,先有企业标准,企业间的分工合作产生了制定团体标准的需求,跨行业跨国贸易的发展又催生了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需求。

我们今天之所以如此关注团体标准,根本原因在于团体标准具有国家颁布标准不具备的特点和属性。团体标准对市场需求响应快,能够将创新成果快速融入到标准中,实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成果无缝对接。

除此之外,团体标准还有一个功能作用不可忽视,那就是团体标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团体标准不仅是团体成员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则,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行为公约。如果每个制定团体标准的社会团体,都能够通过组织全体成员制定实施好标准,使团体范围内的秩序和效益达到最佳,那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团体标准组织能力的提升,这种作用和成效会越来越突出。

在二元标准体系结构中,国家颁布标准是压舱石、国家稳定运行的基础,而团体标准则是高质量发展的牵引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规则支撑,这是由国家颁布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定位决定的。通常国家颁布标准要征求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适用于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所有相关方,这决定了国家颁布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核心指标,要考虑大多数相关方的诉求。

制定团体标准的出发点就是团体成员的共同需求,动力来源就是要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去开拓市场,使团体利益最大化。这就是为什么《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的标准。由此推断,科技计划应更多产出团体标准,而不是国家颁布标准,这是团体标准的定位和性质决定的。

此外团体标准还是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的关键。在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中,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只靠国家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畅通团体标准组织等各方面参与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的渠道,提升他们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这是大势所趋。

 

团体标准特点

团体标准具有“快”“新”“活”“高”的特点:

”是指团体标准制定周期短 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例如团体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10个月,而国家标准制定周期为2-3年;

“新”是指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团体标准能填补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等标淮空白,具有内容的创新性。例如,针对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发展如火如茶、陷人混乱时,2017年7月,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编制《共享自行车技术条件》《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为引导共享单车规范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

“活”是指相异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复杂的制定和审批流程,团体标准制定流程更灵活,国家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社会团体具有高度的团体标准制定自主权;

“高”是指团体标准的技术指标可有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航空客运乘务服务规范》等80余项“上海品牌”评价认证依据团体标准,有效助力了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等“上海品牌”认证。2018年,上海市食品接触材料协会发布全国的《餐饮服务(网络)外卖(外带)用纸碗通用技术要求》等3项团体标准,采用淋膜纸碗替代塑料送餐盒,在保证送餐盒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减少75%以上的塑料垃圾。

 

团体标准与国家发布的标准之间的关系

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标准相比有明显差异,团体标准可以发挥其“快、新、活、高” 优势,弥补这类类标准的不足,支撑建立国家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团体标准为国家类标准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团体标准可以转化为国家标准。

此外,制定团体标准的社会团体承担了大量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团体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也有各自的定位:行业标准侧重于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满足本行业纵深发展需求的重要产品、技术、服务和管理标准,团体标准可以从全产业链上下游体系的角度和需求出发,可以解决卡行业标准衔接问题,是产业链更加协调、紧密,产业链体系一体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