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印发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的通知12-16
- 关于举办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认可内审员培训班的通知01-15
- 关于举办“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授权签字人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通知01-15
- 关于举办2025年“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和期间核查”培训班的通知01-15
- 关于举办“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实际操作精品课程”培训班的通知01-15
- 举办“机动车排放检验中OBD检验、加载减速法检验"专项培训班的通知12-25
- 关于举办CNAS-CL01-G001:202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应用要求》 理解与实施培训班的通知12-04
标准化培训服务


何为标准体系?
GB/T 13016—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对标准体系的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详解如下:
(1)一定范围:标准适用范围或标准化对象范围,可以是某个国家 /地区、某个行业 / 专业、某类产品 / 服务 / 管理等,其中任一范围都可形成一个标准体系。
(2)内在联系:一个标准体系内各标准之间具有纵向或横向的联系或逻辑关系。
(3)有机整体:标准体系中所有标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和“整体”。
标准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一个标准体系有如下 6 个特征:
(1)集成性
标准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标准单元有机地集成(结合)起来,实现或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标准体系的集成性特征越发明显。任何一个孤立单一的标准很难独自发挥其效应。
(2)目标性
标准体系实际上是标准的逻辑组合,有其内在必然性,是为使标准化对象具备一定的功能和特征而进行的“有机”组合。
(3)相关性
标准体系内各标准单元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它们之中任何一个发生调整或改变,其他标准单元都要随之变化。
(4)整体性
构成标准体系的各标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5)社会契合性
标准体系存在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中,必然要受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制约,因此,如果标准及标准体系不能契合其存在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就失去了社会契合性。
(6)可维护性
为保证标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这就要求体系具备可维护性。标准在很多情况下是某一技术(产品)、服务 / 管理水平和经验的总结和反映,体现其先进性,但由于技术、服务 / 管理水平在不断发展进步,各种经验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能够对体系中的标准进行“手术”维护,包括修改、修订或废止等。